在2025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,一份特殊的共识声明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华亿配资,这是历史上第一个针对心理健康和疾病管理的共识声明。该共识声明告诉我们:想要保持心血管健康,只盯着血压、血脂还不够,“管好情绪”同样重要。本期,我们就来聊一聊,心理健康和心血管健康之间的那些事。
“双心”会相互影响
心理健康和心血管健康表面上泾渭分明,但实际上,它们都会受到对方的影响。坏情绪会伤害心脏,而心脏疾病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。
坏情绪是如何伤害心脏的?研究发现,有抑郁情绪的人,患的风险将增加50%。另外,焦虑情绪会增加冠心病、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发生风险;创伤后应激障碍可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25%~50%。可见,心理健康与高血压、高脂血症等风险因素一样,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。
需要注意的是,心脏病患者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。数据显示,约21%的心力衰竭患者存在抑郁情绪,而在患者和心房颤动患者中,这个比例甚至达到30%和38%。
更令人揪心的是华亿配资,心理问题对心脏病患者的预后有着显著影响。抑郁情绪可使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或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2倍;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抑郁情绪,与其全因死亡率增加22%相关;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,可使其在10年内再次发病或死亡的风险增加2倍。
如何守护“双心”健康
既然心理健康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如此密切,那么,我们如何才能守护“双心”健康呢?该共识声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。
对于个人而言,守护“双心”健康,关键在于以下几点:
学会解压大家可以每天留出10分钟,进行深呼吸、冥想等,也可以培养一个能让自己放松的兴趣爱好。
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、健康饮食、适量运动不仅能保护心脏华亿配资,还能促进大脑分泌“快乐激素”,改善情绪。
别“藏着”坏情绪如果您长期情绪低落、焦虑,或者家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心理问题,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心理科就诊。
对于医生而言,不能只关注患者的心脏问题。该共识声明强调,心血管医生在接诊时,要像测血压、查心电图一样,将心理健康筛查纳入常规项目。医生可以尝试询问患者两个简单的问题:“最近两周,您是不是经常感到情绪低落、没兴趣做事?”“会不会经常感到疲倦?”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就需要进一步评估,必要时请心理科医生一起制订治疗方案,形成“双心”团队。以治疗心肌梗死患者为例,在积极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,配合短期的心理疏导,可以明显缩短患者回归社会的时间,且患者再次住院的风险也会降低。
总之,心理健康和心血管健康并非两条平行线,而是互为因果、相互伴发、相互影响的亲密“伙伴”。要呵护心脏健康,不能只关注心脏,当我们感到心情舒畅时,心脏功能才能处于良好状态,只有双向管理,才能保证身心健康。
来源:老年健康报
文: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刘健
策划:郑颖璠
编辑:尤颖康 李诗尧
校对:杨真宇
审核:秦明睿 徐秉楠
怀远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